一说起印度尼西亚,你脑子里是不是还是那个老样子?巴厘岛,阳光,沙滩,还有一排排的椰子树。好多人都这样,觉得那地方就是个度假躺平的天堂。但说真的,你要是还这么想,可就有点跟不上趟了。千万别被那副悠闲的样子给骗了,在这片散落着一万七千多个岛屿的海上,有一股劲儿,一股巨大的力量,正在醒过来。它就像一头趴了很久很久的巨龙,现在,悄悄地,把眼睛睁开了一条缝,那眼神里透着的光,是准备要到世界这个大台子上,好好露两手的。
你听听这数字,今年,印尼的人口已经快到2.84亿了,世界第四,稳稳的。身后呢?一支超过四十万人的常备军,随时待命。经济那增速,简直跟踩了油门似的,还定了个大目标,一个听着都有点吓人的目标:说要到2045年,也就是他们建国一百年的时候,冲进全球经济体的前四名。这股子野心,你放眼整个亚洲,恐怕没几个敢小看的。它跟当年日本那种带着刺刀和军舰的崛起不是一回事,印尼走的路子,看起来和平多了,可它在水底下搅起来的暗流,可能一点都不比当年的浪头小。
印尼手里捏着的王炸,是什么?两样东西,人,和矿。
先说人。将近三亿的人口,最要命的是,还特别年轻,平均年龄才31岁半。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?每年都有一大批跟小老虎似的年轻人嗷嗷叫着冲进社会,不管你是让他进工厂拧螺丝,还是让他去部队里拉练,那身上都有使不完的劲儿。这简直就是一台巨型的“人肉发动机”,干什么都底气十足。
你再扭头看看旁边的日本,一亿多人口,平均年龄都快五十了,整个社会都透着一股暮气,干什么都缺人,死气沉沉的。印尼这“人口红利”,可不是嘴上说说的,是实实在在撑着它野心的顶梁柱。更别提,人家还有八百万侨民散布在全世界,国内的社会呢,也是五花八门,乱哄哄的,但也正因为这样,充满了活力。
人多还只是个基础,印尼的脚底下,那才叫真有宝贝。全世界超过五分之一的镍矿,都在它那儿。这在现在这个新能源车满地跑的时代意味着什么?不夸张地说,就是捏住了全球产业链的七寸。就靠着卖镍、卖煤、卖石油,印尼这几年赚得是盆满钵满。而且人家不傻,不只是傻乎乎地卖资源,它玩的是“资源换技术”,硬是把地下的矿,变成了手里打造新能源产业链的王牌,让经济稳稳地跑在4%到6%的高速公路上。
这种崛起的路子,总让我想起另一边的印度。当好多人还在拿印度的“脏乱差”开玩笑,还在津津有味地看那些火车顶上坐满人的老照片时,却没注意到,全世界的资本和工厂,已经悄悄地往那边挪了。富士康说两年内要把印度工厂的工人数量翻三倍,谷歌和那些AI公司,也都抢着给印度用户开新功能。这种因为看不起、看不懂而产生的战略误判,历史上太多了,就像当年西方看咱们中国,总觉得就是个落后的农业国,掀不起什么大风浪。结果呢?
手里有了钱,有了人,那腰杆子自然就硬了。印尼的军事力量,你可千万别以为就只是看看家护院的水平。今年,它的现役军队已经有40.45万人,再加上40万的预备役和警察什么的准军事力量,真要是动员起来,那是一支能拉出近百万人的大军。在全球火力指数那个排行榜上,它排第13,是整个东南亚当之无愧的头号玩家。
尤其是它的海军,得好好聊聊。331艘舰艇,这个总数,放到全世界能排到第四,你敢信吗?比日本、韩国、印度这些传统的海上强国都多。虽然说,在装备的精密度上还有差距,很多还是小船,但这个势头,这个规模,就足够让周边的人心里咯噔一下了。他们从德国买的“查克拉”级潜艇,藏在水底下神出鬼没,现在还在加紧造更厉害的法国“鲉鱼”级,目标是凑齐12艘潜艇。这是要干嘛?就是要死死地看住马六甲海峡,那个全球航运的“咽喉要道”。
空军也没闲着,F-16是老伙计了,但新玩具的订单早就签出去了。去年一口气就定了42架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还有8架美国的F-15EX,甚至还在跟韩国人一起搞KF-21。这种“全球购”的买买买模式,特别灵活。法国的火炮、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、中国的导弹、韩国的潜艇……只要是好东西,就敢买,绝不把宝全押在一家身上。
这条路,跟当年明治维新时候的日本,那种一门心思拜西方为师的路子完全不一样,印尼显得更接地气,也更务实。当然了,装备买得五花八门,后面怎么整合、怎么维修,那绝对是个头疼的大问题,而且今年151亿美元的军费还被砍了一刀,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。但这股子扩张的劲头,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所有人:印尼,可不只想守好自己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。
而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,印尼的外交手腕,那才叫一个漂亮。从开国元勋苏加诺那个时代开始,“不结盟”这三个字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DNA,到今天都还管用。作为东盟的创始国,也是事实上的“老大哥”,印尼把东盟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外交主场,忙着调解地区矛盾,推着大家搞那个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。
它跟中国的关系,怎么说呢,很实在。东南亚第一条高铁——雅万高铁,就是最好的例子,这是实打实的合作。但一转头,它跟美国也是战略伙伴,反恐情报共享、联合军事演习,那也是搞得热火朝天。美日澳都想把它拉到自己的圈子里,三天两头喊着一起演习,但印尼心里跟明镜似的,绝不给任何一个大国当往前冲的“马前卒”。
这一点,又跟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日本的防务几乎是完全绑在美国的战车上,连宪法都限制了它的军事发展,外交上,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独立性。而印尼呢,硬是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,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。它很清楚,中国在南海的一些动作让它压力很大,但美国跑来拉拢它,也同样没安什么好心,无非就是想把它当成一个棋子来围堵中国。
所以印尼两边都不得罪,稳稳地当着那个“平衡手”。也正是靠着这种八面玲珑的智慧,它在G20这些国际组织里说话的声音,才越来越响亮。
同样都是崛起,同样都有野心,但印尼这股劲儿,和当年日本的味道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,靠的是学西方的技术,造出强大的舰队,然后接连打赢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,成了亚洲的霸主。但那条路,是用侵略和扩张铺出来的,给整个亚洲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。
今天的印尼,它的野心是另一种样子。它的军事扩张,首要的目的,是为了保卫自己那广阔到吓人的领土和漫长的海岸线,是为了震慑外来的威胁,而不是为了去打谁。它的终极目标,是成为一个经济上的巨人。2045年全球第四大经济体,这口气,甚至比当年日本追求的那种区域霸权还要大得多。
所以说,印尼的崛起,更像是一场温和的马拉松,靠着经济、军事和外交这“三条腿”一起跑。这条路,跟今天也在飞速发展的印度,倒是有几分相似。印度也不是靠军事扩张,而是抓住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这个“结构性机会”,在软件、制药、AI这些领域里突然就冒了出来。班加罗尔能成为“亚洲硅谷”,靠的就是政策、人和国际资本三股力量拧在了一起。
当然了,不管是印尼还是印度,它们要走的路,前面都还摆着巨大的挑战。人口多是把双刃剑,如果那么多年轻的劳动力,没办法变成高水平的产业工人,那反而会成为社会治理的巨大包袱。它们的制造业现在还多是“组装厂”的模式,接点低成本的订单,离咱们中国这种掌握核心技术、建立完整产业链的模式,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。
赤道上的这头“雄狮”,现在是真的醒了。近三亿的年轻人口,万亿美元级别的经济体量,庞大的军队规模,再加上那种灵活务实到近乎狡猾的外交手腕,印尼的崛起,已经是一个你无法忽视的事实。它的野心,不是要重走日本帝国主义的老路,而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,用它自己的方式,去争取在世界舞台上更大的话语权。
但前面的路,也绝不会是平的。管理好几万个岛屿本身就是个天大的难题,而在大国博弈的漩涡里保持平衡,更是走钢丝一样的活儿,太考验领导者的智慧了。它必须小心翼翼,处理好跟邻居们的关系,别一不小心,就点燃了区域军备竞赛的导火索。亚太这盘大棋局,印尼已经从一个棋子,慢慢长成了一个重要的棋手。全世界都在看着,这头苏醒的巨龙,未来,到底是会成为地区和平的压舱石,还是会成为一个新的变数呢?这事儿,越来越有意思了。
股票开户去哪里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